外資企業為中國經濟發展投下“信任票”“信心票”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美在華跨國企業高層圓桌會——粵港澳大灣區站綜述
摘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為外資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和廣闊空間。外資企業通過加碼投資的實際行動,投下的既是對中國營商環境的“信任票”,更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票”。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見習記者 呂書雅
會場外春意盎然、萬物吐綠;會場內氣氛熱烈、新見迭出。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美在華跨國企業高層圓桌會——粵港澳大灣區站”在美麗的羊城廣州舉行。來自54家美在華商會和企業的70多位的代表濟濟一堂,共謀發展、共話未來。
“開放”“合作”“發展”這些詞在會上頻頻出現,“決心”“誠心”“信心”更是在討論中被反復提及。美在華企業及商會紛紛表示,這場圓桌會干貨滿滿,開得非常及時、意義深遠。
以大灣區為起點深耕在華市場
2021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與美在華企業和商會的常態化機制化溝通渠道,先后舉辦了6場圓桌會。本次圓桌會是2023年的首站活動。
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希望本次圓桌會積極促進中美工商界交流,歡迎包括美資企業在內的跨國企業到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在科技創新、綠色能源、生態環保、海洋經濟、生物醫藥等領域開展更多務實合作,并以大灣區為起點,深耕在華市場,實現互利共贏,共創共享美好未來。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高地,正致力打造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李春臨表示,廣東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美國是廣東第三大貿易伙伴,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在大灣區高水平開放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在此次會議上,廣州市及南沙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建設有關情況,香港貿易發展局、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代表介紹了港澳兩地融入大灣區建設的情況。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勇介紹了一組數據:2022年,廣州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2.88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雙雙超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達到了87.84億美元,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達到了335家,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連接點。
為什么選擇廣州南沙?在跨國企業眼中,這里是各類高端資源要素集聚輻射的高地,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開放之城、樞紐之城、創新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記者了解到,地處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廣州南沙在2005年4月成為廣州市行政區,是廣州市最“年輕”的一個行政區,更是廣東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廣東自貿區最大片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特別是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賦予了南沙“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的新定位,南沙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任。
連續5年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和競爭力,經濟發展與營商環境相輔相成。”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高健在介紹我國營商環境建設情況時表示,近年來,在各部門各地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深化,全國范圍營商環境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浉郯拇鬄硡^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經濟社會發展對全國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營商環境建設也對全國具有明顯的示范效應。
“以橫琴、前海和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為引領,加快推動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有序推進市場一體化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黃微波表示,要加強規則機制的“軟對接”,推動擴大大灣區專業資格互認范圍,逐步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高健還介紹,目前,我國已連續5年縮減全國和自貿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營商環境的全球排名大幅躍升,連續兩年成為改革成效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過去10年,我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數量年平均增幅達到12%,民營企業數量翻了兩番,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增幅超過50%,2022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1890多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近期跨國公司高管密集來華,各地也紛紛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抓緊簽約落地外資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并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
在同日舉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孟瑋也提到,將重點做好研究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工作。“目前,我們正在評估過去幾年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的實施效果,深入了解地方和外資企業在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方面的訴求,研究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政策措施。”孟瑋說。
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有信心
圓桌會充分向企業釋放了積極的信號: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營商環境持續改善,開放的大門也會越開越大。中國一如既往地歡迎包括美資在內的外國投資者來華投資興業,共享中國發展機遇。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黃勇表示:“圓桌會活動的召開,印證了中國與全球相向而行,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的堅定決心。”
跨國企業代表紛紛表示,看好中國、看好大灣區、看好南沙的發展前景。在眾多參會的企業當中,有不少老朋友,比如高科技制造企業霍尼韋爾,其中國總裁余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對中國市場很有信心,未來也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尋求更多投資和發展機會。“我這次來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進一步的了解考察本地的商業機會,希望為公司找到更多投資發力的機會,進一步扎根大灣區。”
“我們樂見中國保持開放不動搖,建議中國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表示,商會至少60%的美國企業愿在中國擴大開放的基礎上追加更多投資。
“無論是政府和企業之間,還是企業和企業之間,在這里都能實現充分的溝通,我們在現場交流過程中也得到了其他企業的合作邀請。”和睦家醫療集團新風天域執行董事蕭毅晃表示,通過對相關政策的深入了解,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今年以來,我國利用外資持續保持增長態勢,1~2月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全國實際使用外資268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2%,6批標志性重大外資項目有序落地,計劃總投資1,700億美元,已經完成投資超過630億美元。
國家統計局剛剛出爐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外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3.7%,這充分說明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為外資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和廣闊空間。外資企業通過加碼投資的實際行動,投下的既是對中國營商環境的“信任票”,更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票”。
責任編輯:呂書雅